9月7日下午,美術學院非遺文創藝術社團的20余名學生參加了由學校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專題講座及鐵絲編織燈籠技藝的非遺實踐制作活動。

培訓活動采用講座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們認真聆聽了內蒙古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美術與傳統技藝項目評審專家李崇輝教授與呼倫貝爾學院自治區非遺研究基地主任斯日古楞教授關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對于非遺文化與實踐在民間傳承重要性的深入解讀,鐵絲編織燈籠這項技藝所承載的是歷史信息與文化價值。
研修培訓后,學院邀請非遺傳承人杜學龍來到美術學院尚行樓214活動室,對非遺文化愛好者們進行鐵絲燈籠的非遺技藝實踐教學。杜學龍老師為在場愛好者們展示內蒙古鐵絲編織燈籠的非遺技藝,講解其歷史淵源、特色和制作流程。

杜學龍老師憑借其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精湛技藝,從編制開始,為在場學員和美術學院非遺社團的同學們展示了技藝精湛的鐵絲燈籠制作過程,數條銀色的鐵絲,通過特殊的扭轉、彎折、形成緊密有致的連接,再將鐵絲與鐵箍通過特殊手法進行塑形,一個充滿著中國傳統特點的鐵絲燈籠骨架便呈現在眼前。大家認真觀摩、實踐制作,近距離感受非遺傳承人的高超技藝和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通過非遺鐵絲燈籠技藝的深度實踐體驗,同學們紛紛表示,此次活動讓他們深切感受到非遺技藝的文化價值,在未來的專業學習中,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將傳統的非遺技藝與現代的美學思維更好地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傳承鐵絲燈籠的技藝和文化。

本次非遺鐵絲燈籠技藝培訓活動不僅促進了美育教育與非遺教育的深度融合,為學院美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非遺文化的創新與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