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學校統一部署,計算機學院統一謀劃,精心組織,全員參與,各司其責。從12月25日打包裝箱開始,到12月29日在東山實訓中心第二次打掃衛生、設備拆包、加電測試完成共計5天時間。其中,用2天時間進行設備登記、填表、打包裝箱工作,用3天時間完成16個實驗室的整體搬遷和機房設備的拆箱、復位、加電測試工作。也就是說除了網絡環境沒用接通和電源載荷沒有測試外,東山實訓中心部分實驗室已經具備實驗教學條件。
在這5天的義務勞動中,處處是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挑燈夜戰,有人負責修理電腦桌,有人負責打包裝,有人負責登記清單,有人負責打掃衛生,無論是教授,還是講師,無論是行政人員,還是思政人員全都秒變為修理工、登記員、包裝工、衛生保潔員、搬運工。領導班子成員更是身先士卒,直接下沉到一線擔任戰斗員,正是因為全體計算機人的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在搬家公司的大力配合下,僅用3天時間,干凈利索圓滿地完成計算機學院的實驗室整體搬遷和復原工作。
在這次計算機學院建院歷史上的首次大規模的實驗室搬遷過程中,充分體現出計算機學院有一只特別能戰斗的隊伍,并展現出計算機學院獨特的文化特質,第一是艱苦奮斗精神,在這次搬家過程中,計算機學院組織維修了破損單人電腦桌35套,雙人電腦桌91套,涌現出許多高級木工形象,一個個破損的電腦桌在他們手里,秒變為嶄新的桌子。共為學校節省了電腦桌采購經費6.6萬元;第二是團結拼搏精神,在這次搬家過程中,全院上下,男女老少齊上陣,在這里沒有性別差異、沒有年齡差異,全部是戰斗員,涌現出許多鐵姑娘形象。第三是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領導班子成員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沖在第一線,有的修理座椅,有的打掃衛生,有的打包裝箱。第四是無私奉獻精神,有的女老師為了搬家,沒有時間給孩子做飯,有的女老師不僅自己沖鋒陷陣還動員自己的丈夫來幫忙,所有這些溫暖的瞬間,在這寒冷的冬季,為計算機學院發展史增添了充滿溫情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