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獻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文學院“原上鷹”話劇團推出反映東北抗日聯軍三進呼倫貝爾歷史的話劇《烏瑪河畔的槍聲》。為了讓演員們更好地理解、融入劇中角色,4月21日下午,文學院邀請《烏瑪河畔的槍聲》劇本的創作者、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趙金輝老師開展專題講座,帶演員同學們一起走進《烏瑪河畔的槍聲》背后的故事。
“1905年,日俄雙方簽訂了《樸茨茅斯條約》,日軍獲得了中國南滿鐵路及其支路的控制權,而話劇故事的地點就發生在南滿鐵路的一條干線上。”在趙金輝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中,學生演員了解了該劇的歷史背景、時代故事以及人物概況。“東北抗日聯軍是進入中國戰場最早、堅持時間最長、斗爭最艱苦的英雄部隊。東北抗聯將士在長達十四年的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篇章,熔鑄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歷史中不可或缺的精彩華章!”通過一段段抗戰故事,趙金輝老師為同學們詳細講解了龍江四大精神之一的東北抗聯精神。
講座現場,趙金輝老師為學生演員展示了一個個抗戰時期呼倫貝爾各個階層人民的圖片,揭示了日軍的殘暴行徑,把過往屈辱的歷史擺在大家眼前。最后,趙金輝老師和學生演員進行了交流互動。
目前,話劇《烏瑪河畔的槍聲》正在如火如荼的排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