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掬得滿庭芳,團結奮進譜華章”,在全國上下深入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時期,在呼倫貝爾市委統戰部、市民委、市社科聯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由我校主辦的“守望相助 凝聚共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學術研討會于10月12日至13日在呼倫貝爾市召開。呼倫貝爾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躍東,呼倫貝爾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張玉柱,呼倫貝爾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宏天,內蒙古自治區民委理論研究處處長張玲玲,呼倫貝爾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凌育苗,呼倫貝爾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郭勝,呼倫貝爾市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玉蘭,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田朝暉等領導和12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開幕式由張宏天主持。張玉柱致歡迎辭。他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更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核心使命?。呼倫貝爾這片土地,承載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基因,48個民族互嵌共居、交融發展,具有民族團結進步的和美底色。我們要以本次學術研討會為契機,踐行“守望相助,凝聚共識”的宗旨,持續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體系化研究與學理化闡釋,共同致力于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貢獻更多“高校智慧”與“學術力量”。
主旨發言環節,中央民族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金炳鎬,內蒙古財經大學教授李晶,內蒙古自治區民委理論研究處處長張玲玲,內蒙古師范大學黨委委員、統戰部部長吳愛華,呼倫貝爾學院教授孟松林,呼倫貝爾學院特聘教授白勁松,山西大同大學趙敏博士等,分別以《論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立足“兩個結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鑄魂 實踐賦能 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研究內蒙古實踐》《服務大局 支撐決策 推動信息工作高質量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古代北方民族族源與呼倫貝爾》《“融合之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的作用與路徑研究》《多元書寫與認同建構:元西域作家群詩文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為題,做了觀點分享和交流,這些精彩報告深化了“守望相助”的內涵理解,凝聚了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共識,為后續相關研究與實踐提供了寶貴指引。
學術交流研討環節,來自全國12家單位的21位專家學者代表進行現場交流研討,專家學者們分別從構筑共有精神家園、北疆文化品牌建設、非遺與旅游融合、興邊富農、邊疆地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北疆文化符號、“三線精神”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多民族村落民族互嵌關系調查等方面進行廣泛研討交流。

本次會議研討深入,成果豐碩;交流充分,真知頻現;意義特殊,影響深遠。我校要以此次會議為新的起點,繼續深化理論研究、推動實踐創新、加強交流合作,把研討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實際成效,共同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貢獻呼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