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至31日,我校在尚行樓309會議室召開美術與書法專業碩士實踐能力培養與學術素養提升研討會。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張玉柱,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張桂芝,研究生處副處長蘇日娜出席研討會,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毛永強及全體專業教師參會。會議由美術學院院長何錫彭主持。研討會邀請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央音樂學院學位辦主任、研究員、兼任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藝術專業學位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宋慧文,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色音烏力吉,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翟勇,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李勇四位專家蒞臨指導,共同探討高素質藝術專業碩士培養體系的構建。
會上,張玉柱對與會專家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人才培養是學院發展的核心任務,藝術教育需以“危機意識”推動高質量發展。此次研討會是優化美術與書法專業培養方案、提升教學質量的契機,期待專家的意見為美術學院發展注入新動能。

美術學院相關負責人匯報專業建設情況。繪畫系主任張晶系統匯報了美術專業的歷史積淀、師資結構、科研成果及專業特色,并展示了教師代表作品。她詳細闡釋了現行碩士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教學與論文要求,提出未來需強化服務國家戰略、傳承文化基因、立足北疆地域特色的發展方向。書法學系主任張明星則聚焦書法學專業,匯報建設現狀、師資隊伍、專業認證及學生成果,并就實踐課程設計、專業認證銜接等問題提出思考。
專家研討環節,宋慧文強調,美術與書法專業建設需遵循學科規律、國家政策與社會需求三重邏輯,構建“創作、教學、實踐”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他提出畢業考核應注重實踐成果報告與作品展示的雙重評價,凸顯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李勇建議,方案需突出分類培養、地方服務與文化認同,將民族團結與地域文化深度融入教育過程,打造北疆特色藝術教育體系;翟勇針對課程設置、生源質量、導師隊伍建設等具體問題提出優化建議,主張調整課程結構、建立分類評價體系、擴大招生規模并提升師資水平,實現因材施教;色音烏力吉則呼吁深度融合北疆地域文化與多民族藝術傳統,強化“地域性、民族性、實踐性”三位一體培養特色。他建議系統引入蒙古族美術、草原文化符號等本土資源,推動學術創作與文化認同雙向貫通,構建民族藝術傳承與當代創作并重的教學路徑。

張桂芝代表學校表態,將全面吸收專家意見,從研究生處政策支持與美術學院主體落實雙向發力,重點優化培養目標、課程大綱、實踐機制等關鍵環節。她強調,要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系統梳理培養體系,推動學科內涵式發展,培養更多“德藝雙馨”的高層次藝術人才。

何錫彭表示,美術學院將認真落實專家建議,扎實推進整改與建設,致力于打造兼具地域特色、實踐能力與社會責任感的專業人才隊伍,為北疆文化傳承與創新貢獻力量。
此次研討會深化了美術學院對藝術專業碩士培養規律的認知,明確了實踐能力與學術素養雙軌并進的發展路徑,為我校美術與書法專業碩士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