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尹立軍一行深入蒙古學學院,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建設工作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與指導。教務處處長張桂芝,副處長李國強、王繼鋼等陪同調研。蒙古學學院領導班子成員、相關專業負責人及教師代表參加座談。

座談會上,蒙古學學院院長白秀峰從專業定位、課程設置、師資建設、實踐教學、就業情況等方面,詳細匯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的建設成效,同時分析了當前專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尹立軍認真聽取了匯報,對蒙古學學院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建設中取得的成果給予了肯定。他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保護和傳承非遺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將持續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的支持力度,推動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提質增效。他還特別強調,非遺傳承需與現代教育深度融合,鼓勵學院積極拓展“數字化非遺”領域,依托地方特色資源打造育人品牌。調研中,尹立軍一行還深入了解了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情況,并就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
此次調研體現了學校對蒙古學學院專業建設的高度重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等特色專業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蒙古學學院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深入落實指導意見,持續強化專業特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和北疆文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