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樺樹皮制作技藝”培訓班開班儀式暨“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我校舉行。黨委委員、副校長孟祥宏,呼倫貝爾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本磊,非遺科科長潘斐,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崔航,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付剛、院長王毅、副書記海江及各旗市區的40名學員參加開班儀式。
儀式上,孟祥宏副校長對參加開班儀式的各位領導、各位學員表示了熱烈歡迎,強調了本次培訓的要求。他表示,此次培訓將培養學員傳統工藝理念、提高設計制作水平、提升傳承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教育學院院長王毅宣讀了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內文旅辦對教育學院入選“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的文件。孟祥宏副校長和張本磊副局長為呼倫貝爾學院“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揭牌。
本次培訓班在呼倫貝爾市文化旅游廣電局的指導下,在保證防疫安全的基礎上,我校多方面籌備和協調組織下有序進行。培訓班為期15天,包括課堂授課、實地觀摩、實操制作、交流研討以及作品展示五部分內容,邀請專家教授、代表性傳承人、非遺文創設計師以及我校教師為學員授課。培訓旨在通過師生間的溝通交流,使學員在原有制作技藝和創新能力上得到突破和提高,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樺樹皮制作技藝”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提供重要保障,賦予新的活力。
樺樹皮制作技藝是我國北方游獵民族的獨特手工技藝,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額爾古納左旗(根河市)和黑龍江流域均有這門技藝流傳。長期以來,中國北方森林民族為了適應特定的游獵生產生活方式,利用可循環的樺樹皮材料和特殊工藝制作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多種形式的生活器物,這些別具特色的手工藝器具正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多樣性的體現,是中華各民族勞動者智慧的結晶。2006年,樺樹皮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