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我校教師思想狀況及發展趨勢,進一步提升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意識形態和思想政治工作,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關于開展 2020 年全區高校師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的通知》的要求,11月11日,黨委宣傳部在圖書館三樓報告廳舉辦了2020年意識形態暨思想政治工作調研座談會。學校一線教師、黨政干部、思政專業教師、輔導員,博士、教授、青年骨干教師,民主黨派教師、少數民族教師等各層次共二十余名教師代表受邀參會。座談會由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劉秀蘭主持。
座談會上,與會教師代表圍繞國家大事、時事政治和學校師生關注熱點事件等內容,談了各自所見所聞和認識體會。
農林學院直屬黨支部謝紅嶺書記結合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談了自己對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至上”的理解。她表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什么我們能戰勝疫情,為什么我們能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是因為我們黨的一切執政活動、我們國家的一切治理活動,都以維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代表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為基本出發點,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充分體現人民意志,深得人民擁護。
民主黨派代表、文學院曹存有院長談了為什么要堅持文化自信。他認為今天我們講文化自信,首先必須有文化自覺,這不僅僅是指一種認識,而是講必須有歷史擔當、責任擔當,撲下身子去學習,“擼起袖子加油干”,去創新、去開拓。作為一名民主黨派代表,他認為要肩負起參政黨的歷史使命,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領會和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與中共中央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保持高度一致。
旅游地理學院徐興銳老師結合自身經歷,圍繞脫貧攻堅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自己三年前到阿榮旗興安鎮去調研,了解到當地有幾十戶生活水平低于貧困線,三年后再去調研,看到了建立起來的扶貧產業,了解到曾經的貧困戶從生活、醫療等方面都有了保障。學校黨委始終高度重視包聯幫扶工作,積極發揮高校智力優勢,開展科技支農、文化助農等行動,旅游地理學院結合興安鎮實際,為其制定了旅游發展策劃案,將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進一步落地落實。興安鎮的變化只是中國農村的一個案例一個縮影,我們從中看到了中央脫貧攻堅政策的有效落實,看到了中國貧困地區的脫貧變化。
其他參加座談會的教師分別就相關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大家也對學校的教學科研、學生思想教育、后勤服務管理、餐廳飯菜價格等方面積極建言,表達了對學校事業發展的高度關注。
在聽取大家的發言后,劉秀蘭部長對老師們從各個層面提出的真誠建議表示了感謝。她說,這次座談會上,老師們表達了對于國家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如抗戰新冠肺炎疫情、脫貧攻堅、臺灣問題等,盡顯呼院廣大教師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情懷。同時,也對學校的民生、發展建設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建議,我們將進行認真梳理,反饋給學校相關部門。學校黨委始終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今天老師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將為學校正在制定的“十四五”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發展規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牢記使命,不負重托,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實現學校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